示范区要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相关要求,健全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建设主体,健全人员、资金、政策等支撑保障。
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相关标准。专任教师185.92万人,比上年增加4.67万人,增长2.57%。
[22] [23]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在校生224.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67万人,增长6.99%。图6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 注释: [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专任教师[11]374.74万人,比上年增加10.84万人,增长2.98%。在校生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9.12%。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图2 小学在校生和净入学率 小学教职工[7]585.26万人,比上年增加12.01万人,增长2.10%。彼时着陆器是按7000米标准设计的,若下潜深度过大,控制系统无法工作,着陆器就只能靠声学信号接收指令。
深海所高级工程师辛永智来团队前,是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写程序、调程序的程序员,如今跑到海上做实验成了家常便饭。做着陆器的机械结构设计时,张艾群总不忘提醒大家把背后的物理概念弄透彻。而且,着陆器研发涉及到的知识和专业领域更广泛,对自己要求也会更高。陈俊至今牢记着导师教诲:问题没想清楚时,决不能凭感觉下定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陆地上的实验室,提取生物的核酸信息易如反掌,但到了几千米的水下,凤凰需要完成一系列精密而复杂的活动才能达到同样目的。这种严谨的作风在整个团队中处处可见:小到每台着陆器几十上百项检查指标、每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压力试验,大到每台着陆器的布放回收、因不同项目一次次重复的海试 陈俊坦言,为了单纯做好一件事,可能会走很多弯路,但整个团队乃至研究所的氛围都是如此。几番激烈讨论后,陈俊等人开始认真考虑冲击万米的可能性。我们有了新发现,发了文章,告诉大家有这个着陆器,可以做哪些事,他们也觉得很高兴。
这帮人破了万米深渊科考门槛 ——记中国科学院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在着陆器前留念。每次科学家拿到数据,身为工程师的他不忘询问情况。仔细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着陆器上指标没到万米的设备,能拆则拆。这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天涯号的成绩出乎所有人意料。
数年间,深海探测技术团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们的人生路径也因此而改变。将来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更多。
有了原位数据,我们可以拿到一些更惊喜的内容,比如原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表达特征。我们全部家当都押在声学释放器上了,团队成员、深海所工程师蔡笃思回忆,当时最紧张的是等着陆器发声学信号,等它上来。
因为体量轻、成本低,着陆器对经费有限的科学家而言,是个性价比很不错的选择。对普通人而言,鹿回头是景点,但对中科院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来说,这是他们走向战场的地方。(图片来源: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海南三亚的鹿回头风光宜人。2017年3月,深渊科考队凯旋,两台着陆器战绩累累:天涯号带回了大量万米近底水样、沉积物和高清视频,在深海约7000米处捕获了狮子鱼和体型巨大的端足类钩虾,万泉号圆满完成多型国产化设备的搭载试验,还配合海底地震仪进行了一系列高精度三维定位作业 建造深渊着陆器的目的不止突破万米。在李俊看来,研发着陆器虽然劳累辛苦,但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陈俊等人在设计每台着陆器之初,也要仔细考虑科学家的需求。
陈俊表示,未来,着陆器的功能会变得更复杂,多个着陆器同时在水下作业也将变为现实。回收当晚,着陆器接连两次都没能按预估时间上浮,所有人都紧张极了。
双方一合作就是五、六年,凤凰号应运而生。当万米深海的大门被叩开,中国的深渊科考有如装上加速器一般
本届公众科学日将向社会全面展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还将于5月23日起,开展第三届科学传播月活动,将结合北京地区研究所特色,在每个周末举办线上科普专题活动,给公众带来一场科学云体验。
同时,中科院各研究所也将集中开展各具特色的线上活动。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本届公众科学日将举办云游中科院、科学公开课、全景中科院、科技影音厅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
中科院各分院将协调组织院属各研究所建立线上直播间,在线开放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直播炫酷的科学实验和科学观测,帮助社会公众通过云端走近科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将揭秘大锻件车间,讲述世界上直径最大、重量最大的整锻式不锈钢环形件是怎样炼成的 此外,已于5月1日上线的百种书刊免费阅读活动(活动平台:read.sciencenet.cn),也将持续开放免费下载或在线阅读至5月31日,以满足更多公众的知识获取需求。
科学公开课将为公众呈现由97家单位录制的177门公开课,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批一线科学家将讲述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分享科学背后的故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将在世界上唯一建立在大城市中心的气象观测高塔塔顶进行直播,分析当天的天气。
如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将开放冰芯库,展示第二次青藏科考挖掘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化石。例如,云游中科院将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立主直播间,邀请科学大咖、科普网红在线解说各机构的直播内容。
同时,本届公众科学日还将针对公众对科学防疫的普遍需求,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普及公共卫生与健康知识和科学防护方法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受疫情影响,本届公众科学日全部以线上形式在官方网站(open.kepu.cn)开展,主题为云游中科院 畅想新生活。作者:丁佳 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19 09:33:0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今年,一起云游中科院 中科院第16届公众科学日线上启动 中国科学院5月18日在北京发布消息称,5月23日24日,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中科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将在全国121个院属单位举办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将揭秘大锻件车间,讲述世界上直径最大、重量最大的整锻式不锈钢环形件是怎样炼成的 此外,已于5月1日上线的百种书刊免费阅读活动(活动平台:read.sciencenet.cn),也将持续开放免费下载或在线阅读至5月31日,以满足更多公众的知识获取需求。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将在世界上唯一建立在大城市中心的气象观测高塔塔顶进行直播,分析当天的天气。作者:丁佳 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19 09:33:0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今年,一起云游中科院 中科院第16届公众科学日线上启动 中国科学院5月18日在北京发布消息称,5月23日24日,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中科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将在全国121个院属单位举办。
本届公众科学日将举办云游中科院、科学公开课、全景中科院、科技影音厅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例如,云游中科院将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立主直播间,邀请科学大咖、科普网红在线解说各机构的直播内容。
科学公开课将为公众呈现由97家单位录制的177门公开课,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批一线科学家将讲述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分享科学背后的故事。同时,中科院各研究所也将集中开展各具特色的线上活动。